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样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怎样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以人为本实施培训
员工培训是保持组织拥有持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人本管理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注重企业自身发展而进行培训的观念,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实施员工培训。
1.培训需求分析
人本管理对于培训的需求分析较传统管理更好地体现员工的利益和要求。企业把员工的利益和发展列为重点,制定出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在培训需求调查中更多关注员工的意愿和心理诉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将员工个体的培训心理需求划分为:(1)安全的需求;(2)成长的需求;(3)自我实现或者成就的需要。企业首先要划分员工属于哪个心理需求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员工开展相应的培训。
2.培训内容创新
人本管理要求企业在培训内容时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及员工全面发展的需要,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前瞻性。首先要保证培训内容适应时代的变化、不同个体的要求、不同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其次企业要针对组织和个人的发展现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预见性、超前性的教育培训,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必须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为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最后,要加强员工思维、观念及心理培训,培养创新型、抗压型、自主型人才。
3.培训方法适当
每位受训者在职务特征、技术及心理成熟度、文化水平、工作可离度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企业应该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构建“以员工为核心的差异化培训体系”,从不同岗位的素质胜任力标准出发,结合员工的差异性能力,确定各员工的培训需求,选择最适宜的培训方法,因材施教。出于培训成本考虑,将同类型或类似需求的员工集中培训。培训完成回任后实施评估,达不到素质要求或未满足员工需求的,安排进行再培训。这样形成一个同时满足企业需求和员工需求的有差异性的、持续的、回环的培训体系。
(二)以人为本制定薪酬策略
1.关注员工需求
员工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工作特征和需求特征,在薪酬给予模式上要有不同侧重。同时制定薪酬策略时要注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分别iso认证符合其特点、满足其价值目标的不同的薪酬方案。自助餐式的福利方案以及薪酬方案是种很好的选择,企业可以在其薪酬预算范围内,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偏好而iso认证出供员工自己选择的福利方案和薪酬方案。自助式福利方案正被众多企业采用,作为节省企业成本、提高员工满意度的措施之一。
2.加强薪酬沟通
企业要让员工理解和认同薪酬策略,而不只是让他们被动的接受。企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言谈等方法搜集员工对于薪酬策略的看法,采用合适的媒介向员工呈现企业薪酬策略的优缺点及实施依据,举行正式会议向员工进行公开解释,最后公布薪酬办法时举行员工听证。这些沟通确立了员工作为企业活动主体的地位,加强员工决策参与感,减少员工的顾虑、畏惧和抵触情绪,同时减少企业薪酬战略实施过程中阻碍。
(三)以人为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 做好过程管理
企业应帮助员工进行较准确的自我评价,对员工所处的相关环境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向员工提供个人无法完成的评鉴测试和各种职业信息。接着企业要向员工介绍科学的决策程序来协助员工确定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最后企业针对不同职业目标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并有意识地回顾员工的工作表现,检验员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倾向是否合适,企业从全局以及局外人的角度来观察员工的最终目标与分阶段目标的偏差,为员工提供建议。
2. 实施分阶段规划
员工的工作年龄一般从20多岁起持续到退休,其间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三个阶段:早、中、晚期。早期一般为20~30岁,企业采取对员工的有效评估、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措施,帮助员工适应工作。中期一般为30~50岁,此阶段员工贡献最多,但中年危机易发,企业需要灵活运用管理策略,通过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等途径减轻员工职业高原现象带来的痛苦,建立并落实内部晋升通道,帮助员工处理好自我发展、职业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后期一般指50岁至退休这段时期,员工的个人进取心、竞争力和职业能力会明显下降。企业应该从“思想工作到位”、“退休计划安排到位”、“做好退休之际的职业工作衔接”等方面出发,发挥员工的潜能和余热,并帮助员工顺利度过这段时间。
(四)建立人本管理下的和谐劳资关系
人本管理在最大程度上结合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这一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劳资两利的“双赢”格局,是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础。
1.构建劳资双方良性心理契约
根据斯奈尔教授的人才区分标准,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组织期望和承诺。企业建立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员工不同价值的制度和机制,在这种氛围下,劳资双方就不符合双方期望的方面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与沟通。这套健全的反馈机制能保证及时、公开的沟通,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缓和劳资矛盾。
2.通过工会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在实现企业与员工平等共赢之前,员工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工会作为集体性组织能为员工争取利益。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做好,管理层面对工会时才能理直气壮地解释。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支持工会工作,把工会工作推向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3.加强员工参与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角色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员工参与到管理中,使员工以“主人翁”姿态为组织贡献才智,这是劳资关系和谐的较高境界。员工参与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共同追求更大效益的目标的劳资关系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者主动接受工会或员工的意见,并由员工或其代表与人力资源部门在某一共同利益领域内,共同决定策略和制度。员工参与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有利于做出更赋有执行力的决策,有助于满足员工责任、成长、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以人为本实施培训
员工培训是保持组织拥有持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人本管理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注重企业自身发展而进行培训的观念,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实施员工培训。
1.培训需求分析
1.人本管理对于培训的需求分析较传统管理更好地体现员工的利益和要求。企业把员工的利益和发展列为重点,制定出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在培训需求调查中更多关注员工的意愿和心理诉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将员工个体的培训心理需求划分为:(1)安全的需求;(2)成长的需求;(3)自我实现或者成就的需要。企业首先要划分员工属于哪个心理需求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员工开展相应的培训。
2.培训内容创新
人本管理要求企业在培训内容时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及员工全面发展的需要,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前瞻性。首先要保证培训内容适应时代的变化、不同个体的要求、不同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其次企业要针对组织和个人的发展现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预见性、超前性的教育培训,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必须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为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最后,要加强员工思维、观念及心理培训,培养创新型、抗压型、自主型人才。
3.培训方法适当
每位受训者在职务特征、技术及心理成熟度、文化水平、工作可离度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企业应该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构建“以员工为核心的差异化培训体系”,从不同岗位的素质胜任力标准出发,结合员工的差异性能力,确定各员工的培训需求,选择最适宜的培训方法,因材施教。出于培训成本考虑,将同类型或类似需求的员工集中培训。培训完成回任后实施评估,达不到素质要求或未满足员工需求的,安排进行再培训。这样形成一个同时满足企业需求和员工需求的有差异性的、持续的、回环的培训体系。
以人为本制定薪酬策略
1.关注员工需求
员工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工作特征和需求特征,在薪酬给予模式上要有不同侧重。同时制定薪酬策略时要注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分别iso认证符合其特点、满足其价值目标的不同的薪酬方案。自助餐式的福利方案以及薪酬方案是种很好的选择,企业可以在其薪酬预算范围内,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偏好而iso认证出供员工自己选择的福利方案和薪酬方案。自助式福利方案正被众多企业采用,作为节省企业成本、提高员工满意度的措施之一。
2.加强薪酬沟通
企业要让员工理解和认同薪酬策略,而不只是让他们被动的接受。企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言谈等方法搜集员工对于薪酬策略的看法,采用合适的媒介向员工呈现企业薪酬策略的优缺点及实施依据,举行正式会议向员工进行公开解释,最后公布薪酬办法时举行员工听证。这些沟通确立了员工作为企业活动主体的地位,加强员工决策参与感,减少员工的顾虑、畏惧和抵触情绪,同时减少企业薪酬战略实施过程中阻碍。
以人为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 做好过程管理
企业应帮助员工进行较准确的自我评价,对员工所处的相关环境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向员工提供个人无法完成的评鉴测试和各种职业信息。接着企业要向员工介绍科学的决策程序来协助员工确定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最后企业针对不同职业目标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并有意识地回顾员工的工作表现,检验员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倾向是否合适,企业从全局以及局外人的角度来观察员工的最终目标与分阶段目标的偏差,为员工提供建议。
2. 实施分阶段规划
员工的工作年龄一般从20多岁起持续到退休,其间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三个阶段:早、中、晚期。早期一般为20~30岁,企业采取对员工的有效评估、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措施,帮助员工适应工作。中期一般为30~50岁,此阶段员工贡献最多,但中年危机易发,企业需要灵活运用管理策略,通过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等途径减轻员工职业高原现象带来的痛苦,建立并落实内部晋升通道,帮助员工处理好自我发展、职业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后期一般指50岁至退休这段时期,员工的个人进取心、竞争力和职业能力会明显下降。企业应该从“思想工作到位”、“退休计划安排到位”、“做好退休之际的职业工作衔接”等方面出发,发挥员工的潜能和余热,并帮助员工顺利度过这段时间。
建立人本管理下的和谐劳资关系
人本管理在最大程度上结合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这一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劳资两利的“双赢”格局,是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础。
1.构建劳资双方良性心理契约
根据斯奈尔教授的人才区分标准,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组织期望和承诺。企业建立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员工不同价值的制度和机制,在这种氛围下,劳资双方就不符合双方期望的方面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与沟通。这套健全的反馈机制能保证及时、公开的沟通,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缓和劳资矛盾。
2.通过工会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在实现企业与员工平等共赢之前,员工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工会作为集体性组织能为员工争取利益。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做好,管理层面对工会时才能理直气壮地解释。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支持工会工作,把工会工作推向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3.加强员工参与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角色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员工参与到管理中,使员工以“主人翁”姿态为组织贡献才智,这是劳资关系和谐的较高境界。员工参与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共同追求更大效益的目标的劳资关系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者主动接受工会或员工的意见,并由员工或其代表与人力资源部门在某一共同利益领域内,共同决定策略和制度。员工参与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有利于做出更赋有执行力的决策,有助于满足员工责任、成长、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以人为本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中“人”的管理。具体地讲,就是企业通过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人才培训和开发等一系列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从“人”和“事”的角度讲,是要达成“人”与“事”、“人”与“人”的和谐,这种和谐会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达成最终目标。
(2)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职能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轮换等),培训与开发(技能培训、潜能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工资与福利(报酬、激励等),制度建设(组织iso认证、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人事行政等)四大类。
(3)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人才已成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健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只有把人力资源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积极开发利用,进行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真正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与时俱进。计划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把人作为企业的财产或工具,只重视拥有不重视培训、开发和使用;在用人制度上,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阻碍了人才价值的释放,压抑了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必须坚持以能力、素质为重点,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利用
人才是企业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聪明才知,是任何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因此,企业必须建立选拔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的用人机制,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有志气、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充分体现员工的人生价值,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在挖掘企业内部现有人才潜能的同时,还应加快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让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一,要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尊重人才就是要尊重他们的知识,尊重他们的技术,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用好人才就是扬长避短,“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量才用人,以求人尽其才。在企业内部应该积极倡导“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用才机制,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用人理念,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绩效考评、动态管理,使大批优秀人才在竞争中发挥出聪明才智。同时,根据他们的特长将其安排到重要的岗位,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做到容才有雅量,爱才有行动,使他们深深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加勤奋努力,勇于创新。
第二,要大胆引进人才。对一些重要岗位和特殊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企业急需的人才,要敢于打破常规,重金聘用,委以重任。
第三,要吸引和留住人才。要留住人才,除建立各种机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外,还必须把企业管理目标和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企业和员工的互利发展,实施员工内部合理流动制度,使员工经常保持新鲜感,这样有利于增强和发挥员工的业务工作能力,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体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重视员工培训程度,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将决定企业未来竞争潜力的发挥。因此,员工培训必须列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员工培训,意味着员工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意味着人才资源再生能力的增强,也意味着员工对企业的经济价值的更大提升。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给员工提供多样的培训机会,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那么这个企业就会面临人才危机,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完善员工培训体制,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对员工实行全过程的培训。全过程培训就是将培训贯穿于每个员工在企业供职的整个过程,新员工进企业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根据不同岗位需要对老员工进行各种在职培训,同时鼓励员工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文化素质;
其次,要进行多样化培训。多样化培训就是要坚持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和相关培训相结合;
第三,加大企业内部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以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专业技能为主;
第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进行专题讲座和科研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四、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薪酬制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一项主要制度,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科学的薪酬制度不仅对员工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各类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愿意来企业发展,愿意到苦、脏、累的岗位工作。合理薪酬制度的建立,一是必须以岗位iso认证和岗位评价为基础;二是员工的薪酬必须结合岗位实际、技术含量等因素,将绩效考核与业绩挂钩,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是必须奖惩分明,关注、关心生产一线和任务重、环境差的工作岗位,政策向这些岗位倾斜,以达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目的;四是好的福利制度是企业薪酬制度的重要补充,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提升员工的满意度;五是关注本企业在同行业中的薪酬水平,看本企业给员工提供的薪酬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尽可能用一流的薪资来吸引员工;六是加强内部沟通与教育。首先,应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说明和信息的沟通,使员工真正理解以金钱和非金钱形式支付的报酬的整体情况;其次,进行企业文化理念教育、人生观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引导员工客观、正确地对待薪酬,增加满意度。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即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有活力、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人是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第一决定性的资源,企业要把人力当成是资本而不是成本、负担。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企业的组织战略,不仅要有战略目标,还要不断变革和创新,与时俱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是生产和效益部门,通过对人力要素的加工、改造和利用使其变成对社会有效的财富。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在中国的发展,基本上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则是其主要的推动力量,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国内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与管理水平已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企业在管理理念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少数优秀企业已经建立起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经营的管理体系,绝大多数企业则处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阶段,并且还有相当一批企业仍未脱离传统人事管理的观念。帮助中单位业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人力资源战略、策略、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技术等四个层次的建设上实现跨越式提升,是国内所有人力资源服务(咨询)机构面临的挑战与机会。前文分析过,对于现代企业,尤其是处于高速成长和发展中的企业,有效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现代企业中有效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呢。有两点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流程、组织等的系统化产物,包括:招聘、培训、薪酬、考核、人力资源配置、劳动关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
请问:有没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认证?
有职称考试,三至一级(助理三级最低)
人力资源经理 人力资源助理
怎样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体系?
1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评估,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这既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方向导引,也是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即企业只有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后,才能决定通过哪些途径来完成目标, 并进一步衡量每一个途径上做得如何。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一项支持性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不可避免地从属于组织的整体目标,并为之服务。由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可从三个层次来解: 战略层———帮助建立企业长远竞争优势,以达成使命愿景。 管理层———达成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的协调一致。 职能层———在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人力资源最大化效用。必须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组织目标形成一个目标体系,体系的各个层次是相互关联的,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战略层是目标体系中的方向舵;职能层是目标体系中的基础;管理层是目标体系的支撑框架。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体系iso认证。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包含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和组织内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多样性,要做到全面、有效地评估并不容易。因此,应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三个维度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评估。 (1)外部环境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外部的并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相互影响的环境因素。以外部环境为基础平台,表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估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首先对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影响以及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即人力资源管理评估必须以对整个企业经营的评估为基础。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企业所处行业与市场、劳动力市场、单位相关法律与规章等。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包括企业使命与目标、发展战略、资本与认证老师状况、iso三体系认证———市场状况、竞争优势、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劳动生产率等。 (2)管理体系维度评估的是企业是否建立了一个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程序———作业的管理体系,以制度化iso三体系认证的形式来指导、约束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和活动。其中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评估,政策、程序与作业三者间的一致性评估以及程序、作业的可执行性、可改善性评估。该维度的评估是以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为核心,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对企业竞争与发展战略、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评估,因为政策决定了制度和程序,并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含金量。 (3)管理组织维度评估的是企业是否制定了一个合适的组织结构来建立、实施、维持、改善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该组织结构内的人员是否得到合理配置。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有否将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并为此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管理体系,向企业所有成员沟通。其次,企业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员与业务职能管理人员之间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并能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政策,同时依照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程序对员工进行管理。另外,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经验结构与个性结构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含金量影响较大,因而也列入评估的范围内。最后,企业基层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员工的背景、现状与需求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维持和改善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基层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和对组织的向心力与满意度也部分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分析。 (4)管理职能维度评估的是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执行情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其管理过程可分为人力资源的获取、保持、发展、评价与调整五个基本职能,每一基本职能内又包含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一维度,企业需要评估这些职能活动的执行是否与人力资源政策保持一致,并符合相应人力资源制度与程序的规定要求。同时企业还要评估这些职能活动之间的相互配合情况,如企业重视技术人才,相应在培训、发展、考核、奖酬等方面都要对此作出响应。另外,企业还要通过成本效益评估分析各项活动的效率。在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体系内,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三方面是相互关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涵盖了对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是维持管理体系、执行管理职能的资源保证,而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又是通过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的实施来完成的。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评估时,要考虑这三方面的内部联系,从中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并改善;否则,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估将缺乏系统性。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由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系统、招聘录用系统、绩效考评系统、薪酬福利系统、调配安置系统和培训开发系统组成。
发源地 和世界最先进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 已经建立了两个世纪的 最优秀的进化、进步人类的范例 都是对人类工作的公平评价 为什么要重新建立呢? 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钻木取火的啊?1 guoge 国歌
如何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大多数的行业都进入了微利时代。成本控制作为微利时代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其作用及含金量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构建企业的经营管理框架,使企业内部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内部与外部等各种关系更加协调,在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及组织运转效率的同时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虽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其实际应用中含金量是显著的,但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如何构建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是一个难题。首先一个原因是我国这些中小企业发展历史都很短、起点较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十分薄弱,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要快速、全面地推行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无异于“对久病之人下猛药”,这样不仅不可能使病人痊愈,甚至会把病人直接推向死亡或死亡的边缘。在中医学领域,对待久病之人的方法是调理,即采取养、治结合的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不仅要求对症下药,而且要充分考虑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另外,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占有相对稀缺,初期投入能力也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寻找突破口,使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得以顺利落实是整个工作成败的关键。
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过去的管理经验,我认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员参与,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理论上看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单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掌握及管理工具的应用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工作的把握程度远不如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者。鉴于这一原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时一定要得到其它相关部门,甚至全体员工的配合,“闭门造车”式的工作方式所搞出来的东西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因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工作分析、岗位职责分析、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以及绩效考核内容、指标的设定等基础工作时,必须得到来自组织各层面员工的支持与协助。只有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2623866可能是科学、合理、可行的。
2. 寻找一个关键点入手,平稳推进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招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都与组织内部各个层面的工作紧密相连,稍有脱节便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全面建设与推行必须考虑到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配合。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每一个具体流程中都包含很多具体模块,每一个模块中又包含许多具体的工作。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员工素质、管理基础、投入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想要全面推行一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不可能成功的。唯一的办法是在企业内部寻找一个关键点入手,然后循序渐进、平稳推进。
寻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进关键点的工作一般要从企业最基础、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如: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较差的企业首先要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评价内容及指标等方面入手;内部工作流程不明晰的企业要从明晰、规范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入手;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归属关系模糊的企业首先要理顺内部组织关系、明确各岗位在组织中的具体位置等等。如果考虑到企业内部员工整体素质尚无法正真理解和接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可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同时,可选择在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群组中试行,如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首先推行等。
企业不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都要切实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走稳之后再开始走下一步,稳扎稳打、不断推进,切忌因急于求成而盲目冒进,否则的话必然要摔得鼻青脸肿。
3. 系统iso认证与推进要充分考虑受众因素
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涉及到企业内部每一项工作及每一个岗位,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员工做好一项工作的基础是其不仅要切实理解这项工作开展的意义,而且要对这项工作的各项要求、各项流程都能明确把握。如果员工不能理解一项工作本身的实际意义,或者无法把握这项工作的相关要求及流程,他们无论如何是无法圆满完成这项工作的。因而,企业在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时候,必须考虑来自受众方面的因素。具体要求是系统iso认证力求简洁、明了,要让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并接受,推进速度也要符合员工的承受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很短,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下,以“边摸索、边发展”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不仅管理体系上不成熟,就是员工队伍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太具有超前性、先进性的观念与理论是很难被接受的。所以企业在确立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时必须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完美。太先进、太科学、太完美的方案对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十分超前的,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阻力也是很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每一个企业都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立足自身实际,以从简避繁开始,逐渐由简就繁,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实现其先进性与科学性。如从一开始就片面追求其先进性与科学性,往往会因为企业员工无法理解、接受而影响其实施含金量,甚至导致半途而废。这样企业不仅不能获取到预期的含金量,而且直接影响到员工对科学管理方式的信任程度,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4. 岗位设置与管理尽量合理,考核内容、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岗位的设置与管理,而岗位设置与管理有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二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三是坚持协调、高效的原则。如果一个企业在岗位设置与管理方面真正能够依照这几个原则行事,其员工队伍一定是有强大的战斗力的。但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因为存在“想当然”之外的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工作在多数时候不能尽善尽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程度。就企业岗位设置与管理这项工作来说,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完全科学,我们也要做到尽量合理,因为岗位设置与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其越趋于合理,整个系统也就越趋于科学。
我国的中小企业因各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先周不足,使其在岗位设置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岗位设置或岗位职责不明晰、人岗脱节、岗位与工作相混淆等现象是这些企业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想建立尽量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要尽量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管理尽量优化。而实现岗位设置与管理尽量优化的关键就是在“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协调、高效”等三个原则指导下,明确组织内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并据此确定岗位设置;依据岗位工作内容确立岗位任职资格,并据此条件审查每一个岗位上的任职者;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身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事设岗”、“因岗选人”、“量才用人”。
做到“因事设岗”、“因岗选人”、“量才用人”只完成了岗位设置与管理的部分工作,这项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岗位工作含金量、成绩的考核。中国传统的工作评价方法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往往依据领导者的主观意见便可确定一个人的优劣,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样的工作评价方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流行了几千年,成就了很多人,也摧残了很多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人逐渐认识到了这种工作评价方式的局限性,于是国外先进的工作评价方式开始在国内流行。这些先进、科学的工作评价方式的基础是大量客观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没有这些基础的数据也就没有科学的工作评价。因而,我们在设置岗位职责的同时就要依据这些岗位工作内容设立明确的工作标准,将这些工作标准与每一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相比较的过程就是工作评价的过程。在现实世界中,只有能够量化的东西才具有相互比较的属性,因而我们在对工作评价内容与标准进行设定时一定要坚持指标的量化,无法量化的评价内容与指标是毫无意义的。
5.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能忽视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生命、安全、情感、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五个层次,不断提高自身的需求层次是人的周性,中国的一句古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在一个企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是希望自己永远呆在这个位置上,而是希望以此位置作为逐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起点。如果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员工的个人发展,这个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的商业竞争中,人才竞争是关键,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留住人才的能力,其必然会在无情的竞争中被淘汰。因而,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留人”机制。留人机制说简单一点就是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把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因而我们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对此不能有丝毫疏忽。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大多数的行业都进入了微利时代。成本控制作为微利时代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其作用及效果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构建企业的经营管理框架,使企业内部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内部与外部等各种关系更加协调,在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及组织运转效率的同时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虽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其实际应用中效果是显著的,但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如何构建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是一个难题。首先一个原因是我国这些中小企业发展历史都很短、起点较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十分薄弱,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要快速、全面地推行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无异于“对久病之人下猛药”,这样不仅不可能使病人痊愈,甚至会把病人直接推向死亡或死亡的边缘。在中医学领域,对待久病之人的方法是调理,即采取养、治结合的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不仅要求对症下药,而且要充分考虑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另外,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占有相对稀缺,初期投入能力也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寻找突破口,使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得以顺利落实是整个工作成败的关键。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过去的管理经验,我认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员参与,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理论上看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单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掌握及管理工具的应用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工作的把握程度远不如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者。鉴于这一原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时一定要得到其它相关部门,甚至全体员工的配合,“闭门造车”式的工作方式所搞出来的东西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因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工作分析、岗位职责分析、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以及绩效考核内容、指标的设定等基础工作时,必须得到来自组织各层面员工的支持与协助。只有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可能是科学、合理、可行的。
2. 寻找一个关键点入手,平稳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招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都与组织内部各个层面的工作紧密相连,稍有脱节便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全面建设与推行必须考虑到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配合。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每一个具体流程中都包含很多具体模块,每一个模块中又包含许多具体的工作。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员工素质、管理基础、投入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想要全面推行一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不可能成功的。唯一的办法是在企业内部寻找一个关键点入手,然后循序渐进、平稳推进。寻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进关键点的工作一般要从企业最基础、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如: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较差的企业首先要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评价内容及指标等方面入手;内部工作流程不明晰的企业要从明晰、规范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入手;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归属关系模糊的企业首先要理顺内部组织关系、明确各岗位在组织中的具体位置等等。如果考虑到企业内部员工整体素质尚无法正真理解和接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可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同时,可选择在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群组中试行,如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首先推行等。企业不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都要切实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走稳之后再开始走下一步,稳扎稳打、不断推进,切忌因急于求成而盲目冒进,否则的话必然要摔得鼻青脸肿。
3. 系统设计与推进要充分考虑受众因素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涉及到企业内部每一项工作及每一个岗位,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员工做好一项工作的基础是其不仅要切实理解这项工作开展的意义,而且要对这项工作的各项要求、各项流程都能明确把握。如果员工不能理解一项工作本身的实际意义,或者无法把握这项工作的相关要求及流程,他们无论如何是无法圆满完成这项工作的。因而,企业在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时候,必须考虑来自受众方面的因素。具体要求是系统设计力求简洁、明了,要让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并接受,推进速度也要符合员工的承受能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很短,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下,以“边摸索、边发展”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不仅管理体系上不成熟,就是员工队伍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太具有超前性、先进性的观念与理论是很难被接受的。所以企业在确立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时必须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完美。太先进、太科学、太完美的方案对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十分超前的,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阻力也是很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每一个企业都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立足自身实际,以从简避繁开始,逐渐由简就繁,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实现其先进性与科学性。假如从一开始就片面追求其先进性与科学性,往往会因为企业员工无法理解、接受而影响其实施效果,甚至导致半途而废。这样企业不仅不能获取到预期的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员工对科学管理方式的信任程度,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4. 岗位设置与管理尽量合理,考核内容、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岗位的设置与管理,而岗位设置与管理有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二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三是坚持协调、高效的原则。如果一个企业在岗位设置与管理方面真正能够依照这几个原则行事,其员工队伍一定是有强大的战斗力的。但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因为存在“想当然”之外的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工作在多数时候不能尽善尽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程度。就企业岗位设置与管理这项工作来说,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完全科学,我们也要做到尽量合理,因为岗位设置与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其越趋于合理,整个系统也就越趋于科学。我国的中小企业因各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先天不足,使其在岗位设置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岗位设置或岗位职责不明晰、人岗脱节、岗位与工作相混淆等现象是这些企业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想建立尽量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要尽量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管理尽量优化。而实现岗位设置与管理尽量优化的关键就是在“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协调、高效”等三个原则指导下,明确组织内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并据此确定岗位设置;依据岗位工作内容确立岗位任职资格,并据此条件审查每一个岗位上的任职者;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身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事设岗”、“因岗选人”、“量才用人”。做到“因事设岗”、“因岗选人”、“量才用人”只完成了岗位设置与管理的部分工作,这项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岗位工作效果、成绩的考核。中国传统的工作评价方法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往往依据领导者的主观意见便可确定一个人的优劣,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样的工作评价方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流行了几千年,成就了很多人,也摧残了很多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人逐渐认识到了这种工作评价方式的局限性,于是国外先进的工作评价方式开始在国内流行。这些先进、科学的工作评价方式的基础是大量客观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没有这些基础的数据也就没有科学的工作评价。因而,我们在设置岗位职责的同时就要依据这些岗位工作内容设立明确的工作标准,将这些工作标准与每一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相比较的过程就是工作评价的过程。在现实世界中,只有能够量化的东西才具有相互比较的属性,因而我们在对工作评价内容与标准进行设定时一定要坚持指标的量化,无法量化的评价内容与指标是毫无意义的。
5.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能忽视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生命、安全、情感、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五个层次,不断提高自身的需求层次是人的天性,中国的一句古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在一个企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是希望自己永远呆在这个位置上,而是希望以此位置作为逐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起点。如果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员工的个人发展,这个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的商业竞争中,人才竞争是关键,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留住人才的能力,其必然会在无情的竞争中被淘汰。因而,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留人”机制。留人机制说简单一点就是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把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因而我们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对此不能有丝毫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