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理解,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讲解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讲解?
你到“栖龙坛”上去找找看吧
在百度知道看到你的这个提问,你的问题过于笼统,因为就ISO9001这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来说就有八大章的内容,72个要素。严格来说,标准的72个要素全部都是审核的内容。而你要的是各小点的分析,在这里你认为我能把各小点的分析都打出来吗?这是不现实的。给你的建议,你可以聘请当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咨询、辅导机构,或者是对这方面比较专业的人士到你公司现场讲解。如果你只是想了解学习下,也可以在网上去下载一些类似的视频或者课程教案自己学习。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求解答?
您可以下载一份2008版ISO9001仔细看下。建议从八项基本原则开始,联系工作实际理解标准的具体要求。
一、实施ISO9001标准有利于提高iso三体系认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iso三体系认证可信程度
一、实施ISO9001标准有利于提高iso三体系认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iso三体系认证可信程度
按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持续地改进iso三体系认证和过程,实现iso三体系认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合格供应商iso三体系认证的可信程度。
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ISO9001标准鼓励企业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iso三体系认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加顾客(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程度。因此,ISO9001标准为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三、有效于企业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这就促使企业持续地改进iso三体系认证和过程。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企业改进iso三体系认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详细的可以看: bbs.vaneon20
10
求一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了解与体会?
什么是ISO9000?nbsp;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并重新颁布实施。2000年,ISO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了重大改版。nbsp;ISO9000标准的由来nbsp;
1.nbsp;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nbsp;随着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许多单位和企业为了保证iso三体系认证质量,选择和控制供应商,纷纷制定单位或公司标准,对公司内部和供方的质量活动制定质量体系要求,产生了质量保证标准。nbsp;
2.nbsp;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的产物nbsp
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缩写为ISO)于1987年制订,后经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的系列标准。现已有90多个单位和地区将此标准等同转化为单位标准。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的单位标准足GB/T19000族标准。 一般地讲组织活动由三方面组成:经营、管理和开发。在管理上又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认证老师管理、质量管理等。 ISO9000族标准主要针对质管理,同时涵盖了部分行政管理和认证老师管理的范畴。 ISO9000族标准并不是iso三体系认证的技术标准,而是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项规章制度、技术iso三体系认证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一系列体现组织保证iso三体系认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 具体地讲ISO900
什么是ISO9000?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并重新颁布实施。2000年,ISO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了重大改版。
ISO9000标准的由来
1. 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
随着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许多单位和企业为了保证iso三体系认证质量,选择和控制供应商,纷纷制定单位或公司标准,对公司内部和供方的质量活动制定质量体系要求,产生了质量保证标准。
2.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的产物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iso三体系认证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趋势,寻求消除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措施,ISO/TC176组织各国专家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
ISO9000族标准2000版的修订过程
1998年02月 WD — 工作组草案
1998年09月 CD1 — 委员会草案(1版)
1999年02月 CD2 — 委员会草案(2版)
1999年11月 DIS — 标准草案
2000年09月 FDIS — 最终标准草案
2000年12月 ISO — 国际标准
为什么要修订ISO9000族标准?
国际标准一般都应在5年左右修订.ISO9000标准从1987年首次发布到1994年第一次修订相隔7年,1994版至今又经过了5年.现行1994版ISO9001标准的20个要素结构模式将相互关联的过程分离,没有体现出现代管理的“过程”概念。
1994版ISO9001标准内容过分趋向于硬件制造业。其他行业应用不便。
由于1994版ISO9000族基本标准(ISO9000-
1、ISO900
1、ISO9004)存在缺陷,造成ISO9000族中指南性标准数量迅速膨胀.
1994版ISO 9001标准的重点是保证提供合格iso三体系认证的能力,未明确规定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
ISO9001:1994仅限于维持规定的质量保证能力,没有强调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现行的94版与其它的管理体系(ISO14000,OHSAS18000等)不容易整合。
ISO9000:2000版标准结构
——ISO9000标准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并规定了其专用术语
——ISO9001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组织需要证实其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的iso三体系认证的能力时使用
——ISO9004标准为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促使组织顾客和其他利益方满意的持续改进过程提供指南
——ISO19011为管理和实施环境审核和质量审核提供指南
上述标准构成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有利于国内和国际贸易中的相互理解。
ISO9000系列标准的用途?
一个机构可依据ISO9000标准建立、实施和改进其质量体系,并可作为机构间(第二方认证咨询)或外部认证咨询机构(第三方认证咨询)的认证咨询依据。该系列标准目前已被90多个单位等同或等效采用,是全世界最通用的国际标准,在全球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实施ISO9000的好处?
ISO9000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具有科学性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法和手段,可用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使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职责明确,避免推委扯皮,减少领导的麻烦。
iso三体系认证化的管理体系使全部质量工作有可知性、可见性和可查性,通过培训使员工更理解质量的重要性及对其工作的要求。
可以使iso三体系认证质量得到根本的保证。
可以降低企业的各种管理成本和损失成本,提高效益。
为客户和潜在的客户提供信心。
提高企业的形象,增加了竞争的实力。
满足市场准入的要求。
ISO9000的含义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缩写。该组织负责制订和发布非电工类的国际标准。该组织发布的标准均冠以“ISO”的字头。
9000---标准的代号,ISO将9000下的编号分配给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有关标准。事实上,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有关的标准的范围已突破了9000系列的代号范围,如ISO1000系列标准和ISO8402,他们共同构成了创造奇迹的ISO9000族国际标准。
国税分局ISO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二分局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分局为适应形势和税收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按照上级局统一领导,在今年10月份成功导入ISO9001:2000新版质量管理体系。为此第二分局专门成立了推行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全面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工作,归口管理,专人负责,并把推行工作列入分局的主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放。通过不断实践,二分局在提高基层建设水平上下功夫,努力探索基层建设的新路子,过程控制、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税收征管工作质量,实现基层分局税收工作标准化、执法规范化、管理科学化。
一、 树立标准,推进基层工作标准化 实施标准化管理是税收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是提高税收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二分局依据ISO标准,针对基层建设的主要内容,按照工作要求、数量、质量、时限等确立了各项工作标准。 (一)征管工作标准化。单位引入ISO9000标准,必须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iso三体系认证,从质量手册、流程iso三体系认证、工作规范3个层次的iso三体系认证,并且它强调质量管理体系iso三体系认证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决不允许对同一质量活动中有不同的控制规定和要求或同时使用的不同iso三体系认证在相关内容上有矛盾的现象,因此借助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三体系认证可以较好地解决单位存在的制度杂乱无序、新旧更替不及时的问题。二分局按照区局编写的质量手册、流程iso三体系认证、工作规范等体系iso三体系认证,建立合理的税收征管质量管理体系,确定管理者职责,对税款征收、管理、稽查以及内部事务工作制定iso三体系认证化的工作程序,使单位的职责分明,各环节、各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要求。让全体工作人员都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样做和做得怎么样、如何自我评估和自我控制。 (二)办税服务标准化。执法就是服务的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赞同和认可,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是单位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在新形势下,单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下大力气改进和优化税收服务,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否则,税收工作就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受。二分局依据ISO9000标准有关基本原则,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在转变服务观念、配备服务设施、提供规范化的服务、与纳税人沟通、建立纳税人满意度评定制度、处理纳税人投诉、改进服务质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在质和量上都制定了标准,使税收服务更加贴近纳税人,从而提高了税收服务能力,丰富了税收服务内涵,单位的形象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三)考核工作标准化。通过ISO9000标准,二分局整合了适合本地的考核办法,统一考核指标标准,使各项考核有据可依、有据可查、规范统一。基于ISO9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税收业务流程的严格控制,随意执法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ISO9000标准的管理模式所具有的强大的质量记录功能,使每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过程都存在清晰、完整的质量记录,对于执法行为的过错追究能具体落实到人,便于分清责任,同时也为查处违纪违法提供客观证据。
二、规范执法,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 规范化是法制化对基层税收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二分局以规范执法为主要内容,根据ISO9000标准,对征管系列执法行为进行了规范。 (一)规范了征管基础。按照ISO标准,根据相关工作规范,对户籍管理、纳税申报缴税、发票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及各类表证单书都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程,从分局领导到第一线办事人员都必须无一例外地遵守、执行。规定每一项工作要按规定做出相关的记录,随时准备接受审核。这一做法使单位的质量管理有章可循,而且有案(记录)可查,从而规范了征管基础建设。 (二)规范了执法行为。按ISO9000标准建立科学和完善的税收征管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考虑与税收执法紧密相关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确税收执法过程的控制要求和税收执法质量的验证要求,使各项税收执法工作和影响税收执法工作结果的全部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同时,还组织分局内审员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审核各项工作是否按iso三体系认证的规定开展,对不符合iso三体系认证规定的工作和做法开具改正建议书,并确定和落实纠正措施。 (三)规范了管理制度。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三级iso三体系认证体系。即第一级iso三体系认证:质量手册;第二级iso三体系认证:业务流程;第三级iso三体系认证:工作规范等。二分局针对基层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对三级iso三体系认证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了《用车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财物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简捷、规范、可操作的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三、科学管理,推进基层管理科学化 “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改革现有管理方式,实现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科学化。二分局切实执行区局按照ISO9000:2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精心iso认证的涵盖所有行政管理、税收征收管理和税收服务活动管理业务的质量管理体系。 贯彻区局“依法治税,从严治队,服务*,回报社会”的质量方针,这个质量方针既反映了税收工作的本质,同时又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精神,即“以纳税人为关注焦点”,优质服务、诚信服务,又规范行政管理、税收征收管理、稽查和税收服务活动各项业务,实行过程控制,预防不合格的产生,持续不断地改进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持续不断地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切实达到区局确定 “(1)业务管理类 a)收入任务完成率100%; b)申报率≥95%; c)入库率≥96%;(2)纳税服务类 a)顾客满意率≥90%; b)服务承诺兑现率100%; c)信访结案率100%;(3)作风建设类 a)在区级单位评比中名列前茅; b)培训目标完成率100%;”的质量目标。二分局也认为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了依法治税或优质服务的要求,而且这些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是合理和可行的;并且在质量方针和目标确立后,二分局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对各层次人员职责与权限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职能分配表》,实现了各个岗位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理解;按照“纵向到底”、“分级管理”和“全员参与”的原则,对本分局的质量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修订完善了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规定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并保持与本局质量目标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有效地保证了质量管理目标和职责落实到位。
四、质量管理,提升税收管理效率 质量管理体系iso三体系认证,详细规定了基层局所涉及到的所有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子过程,做到了全履盖:登记、资格认定、减免税管理、发票管理、其它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行政处罚、文书审批、证件(资料)管理、稽查、税收、iso认证老师、统计、税收票证管理、税收法制、计算机网络管理、综合管理、党工团等以及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必需的其他工作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均按规定的要求去做,形成了一个全面控制、高效运转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了相关的管理活动和职责,理顺了内部管理关系,使单位的各个管理层面、各个操作过程、各个工作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使管理达到科学性、系统性、规范化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初步建立了一个严密的单位管理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控制、高效运转、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变革 二分局将ISO质量管理模式引入税收征管工作后,一方面规范了相关的管理活动和职责,理顺了内部管理关系,使单位的各个管理层面、各个操作过程、各个工作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满足了管理科学性、系统性、规范化的要求,克服了以往管理中存在的基础管理弱化、内部协调不畅等问题,明确了职责、规范了程序、改进了管理。一个全面控制、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已初步确立。 (二)确立了“职责明确”、“过程控制”、“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税收业务管理新模式,依法治税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二分局的管理体系综合考虑了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紧密相关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确了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控制要求和税收征收管理质量的验证要求,建立了一套预防和处理不符合要求的税收征收管理业务的机制,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税收征收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执法不严、执法随意性较大等老大难问题,带来了依法治税工作的新面貌。 (三)树立和实践了“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大丰富了税收服务的内涵,改善了单位的形象 二分局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在转变服务观念、配备服务设施、提供规范化的服务、与纳税人沟通、建立纳税人满意度评定制度、处理纳税人投诉、服务质量的改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税收服务更加贴近纳税人,税收服务的能力极大提高。税收服务的内涵被大大地丰富,单位的形象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四)ISO9000管理模式所具有的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确保了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制度化管理落到实处 二分局建立了一支由4名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内部审核员队伍,分局内部能有计划地开展内部审核,对所有涉及分局的全部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符合性审核,对不符合iso三体系认证规定的工作和做法要开具建议报告等,并确定和落实纠正措施。另外,由于上级能外请认证咨询机构对整个区局进行有关外部符合性监督审核,若不能通过审核,将被吊销证书,这也就迫使二分局必须认真执行管理iso三体系认证和制度。这种内外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大大强化了制度的贯彻执行,真正实现了制度化管理。 据统计,二分局自今年10月1日实施管理体系以来,各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服务承诺兑现率一直保持在100%,纳税人满意率则提高了95%以上,体系实施近三个月来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案件。实现了预期的质量目标。总之,在税收工作中引入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无论是对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还是对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改进税收服务,都能产生积极的含金量。 当然,客观地说,ISO9000并不是能包治百病的,它虽然明确了职责以及工作责任的归属,但如何追究责任则是干部管理体制的问题,没有一个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管理的激励机制,就很难调动干部的积极性,ISO9000管理体系的效用也就会打折扣。尤其是与制造业的iso三体系认证质量主要取决于设备不同,税收征收管理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人。因此,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将ISO9000与执法责任追究制、干部考核末位淘汰制等科学的干部管理机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提高ISO9000管理体系的效用。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_中文?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5目录前言....................................................................................I引言...................................................................................II0.1总则..................................................................................II0.2质量管理原则..........................................................................II0.3过程方法.............................................................................III0.4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V
1.范围....................................................................................12规范性引用iso三体系认证..........................................................................13术语和定义..............................................................................14组织环境.................................................................................1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1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1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1 范围
1.1 总则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 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iso三体系认证的能力;b)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iso三体系认证”仅适用于: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iso三体系认证;b) iso三体系认证实现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1.2 应用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iso三体系认证的组织。由于组织及其iso三体系认证的性质导致本标准的任何要求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如果进行删减,应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的要求,并且这样的删减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iso三体系认证的能力或责任,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2 规范性引用iso三体系认证下列iso三体系认证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iso三体系认证,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iso三体系认证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iso三体系认证,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5 ,IDT)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19000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iso三体系认证”,也可指“服务”。
4.1总要求组织应:a)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 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控制有效;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e) 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组织如果选择将影响iso三体系认证符合要求的任何过程外包,应确保对这些过程的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
4.2iso三体系认证要求
4.
2.1总则质量管理体系iso三体系认证应包括:a) 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 质量手册;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和记录;d) 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iso三体系认证,包括记录。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iso三体系认证,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一个iso三体系认证可包括对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iso三体系认证中。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iso三体系认证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a)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 人员的能力。注3:iso三体系认证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介。
4.
2.2质量手册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和正当的理由(见
1.2);b) 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或对其引用;c)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
2.3iso三体系认证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iso三体系认证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iso三体系认证,应依据
4.
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 为使iso三体系认证是充分与适宜的,iso三体系认证发布前得到批准;b) 必要时对iso三体系认证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 确保iso三体系认证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iso三体系认证的有关版本;e) 确保iso三体系认证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 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iso三体系认证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 防止作废iso三体系认证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iso三体系认证,对这些iso三体系认证进行适当的标识。
4.
2.4记录控制为提供符合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组织应编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申报、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申报。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较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 制定质量方针;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d) 进行管理评审;e) 确保资源的获得。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较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
7.
2.1和
8.
2.1)。
5.3 质量方针较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a) 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b) 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c)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d)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e) 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5.4 策划
5.
4.1质量目标较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iso三体系认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
7.1 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5.
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较高管理者应确保: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
4.1的要求。b)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申报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
5.1职责和权限较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
5.
5.2管理者代表较高管理者应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b) 向较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c)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
5.
5.3内部沟通较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5.6 管理评审
5.
6.1 总则较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申报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申报的需求。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
4.
2.4)。
5.
6.2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 审核结果;b) 顾客反馈;c) 过程的绩效和iso三体系认证的符合性;d) 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申报;g) 改进的建议。
5.
6.3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a)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iso三体系认证的改进;c) 资源需求。6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a) 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b) 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6.
2.1总则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iso三体系认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iso三体系认证要求符合性。
6.
2.2能力、培训和意识组织应:a) 确定从事影响iso三体系认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能力;b) 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c) 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d) 确保组织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e) 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
4.
2.4)。
6.3 基础设施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符合iso三体系认证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a) 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b) 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c) 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
6.4 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iso三体系认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注:术语“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声、温度、湿度、照明或周气等。7 iso三体系认证实现
7.1 iso三体系认证实现的策划组织应策划和开发iso三体系认证实现所需的过程。iso三体系认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
4.1)。在对iso三体系认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a) iso三体系认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b) 针对iso三体系认证确定过程、iso三体系认证和资源的需求;c) iso三体系认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iso三体系认证接收准则;d) 为实现过程及其iso三体系认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
4.
2.4)。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于组织的运行方式。注 1:对应用于特定iso三体系认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iso三体系认证实现过程)和资源做出规定的iso三体系认证可称之为质量计划。注 2:组织也可将
7.3的要求应用于iso三体系认证实现过程的开发。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
2.1与iso三体系认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组织应确定:a) 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b) 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c) 适用于iso三体系认证的法律法规要求;d) 组织认为必要的任何附加要求。注:交付后活动包括诸如保证条款规定的措施、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附加服务(例如,回收或最终处置)等。
7.
2.2与iso三体系认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组织应评审与iso三体系认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iso三体系认证的承诺(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之前进行,并应确保:a) iso三体系认证要求已得到规定;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解决;c) 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4.
2.4)。若顾客没有提供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要求,组织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若iso三体系认证要求发生申报,组织应确保相关iso三体系认证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申报的要求。注:在某些情况中,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作为替代方法,可对有关的iso三体系认证信息,如iso三体系认证目录、iso三体系认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
7.
2.3顾客沟通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a) iso三体系认证信息;b) 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c)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7.3 iso认证和开发
7.
3.1iso认证和开发策划组织应对iso三体系认证的iso认证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在进行iso认证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a) iso认证和开发阶段;b) 适合于每个iso认证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c) iso认证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组织应对参与iso认证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随着iso认证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注:iso认证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据iso三体系认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
7.
3.2iso认证和开发输入应确定与iso三体系认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
4.
2.4)。这些输入应包括:a) 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b)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 适用时,来源于以前类似iso认证的信息;d) iso认证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7.
3.3iso认证和开发输出iso认证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对照iso认证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 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iso认证和开发输出应:a) 满足iso认证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 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c) 包含或引用iso三体系认证接收准则;d) 规定对iso三体系认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iso三体系认证特性。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iso三体系认证防护的细节。
7.
3.4iso认证和开发评审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
7.
3.1),在适宜的阶段对iso认证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a) 评价iso认证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b) 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iso认证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4.
2.4)。
7.
3.5iso认证和开发验证为确保iso认证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
7.
3.1)对iso认证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4.
2.4)。
7.
3.6iso认证和开发确认为确保iso三体系认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
7.
3.1)对iso认证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iso三体系认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4.
2.4)。
7.
3.7iso认证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应识别iso认证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应对iso认证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iso认证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iso三体系认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iso三体系认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4.
2.4)。
7.4 采购
7.
4.1采购过程组织应确保采购的iso三体系认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iso三体系认证的控制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iso三体系认证对随后的iso三体系认证实现或最终iso三体系认证的影响。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iso三体系认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4.
2.4)。
7.
4.2采购信息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iso三体系认证,适当时包括:a) iso三体系认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b) 人员资格的要求;c)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7.
4.3采购iso三体系认证的验证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iso三体系认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采用的验证安排和iso三体系认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
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a) 获得表述iso三体系认证特性的信息;b) 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c) 使用适宜的设备;d) 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e) 实施监视和测量;f) 实施iso三体系认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
7.
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iso三体系认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适用时包括:a) 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b)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c) 特定的方法和程序的使用;d) 记录的要求(见
4.
2.4);e) 再确认。
7.
5.3 标识和可追溯性适当时,组织应在iso三体系认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iso三体系认证。组织应在iso三体系认证实现的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iso三体系认证的状态。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iso三体系认证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记录(见
4.
2.4)。注: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
7.
5.4顾客财产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iso三体系认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如果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组织应向顾客报告,并保持记录(见
4.
2.4)。注:顾客财产可包括iso体系认证和个人信息。
7.
5.5iso三体系认证防护组织应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iso三体系认证提供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iso三体系认证的组成部分。
7. 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为iso三体系认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a)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单位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验证)的依据;(见
4.
2.4)b) 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c) 具有标识,以确定其校准状态;d)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e)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iso三体系认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检定(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4.
2.4)。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注: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组织应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a)证实iso三体系认证要求的符合性;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
8.2 监视和测量
8.
2.1顾客满意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一种测量,组织应监视顾客关于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注: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交付iso三体系认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
8.
2.2内部审核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a) 符合策划的安排(见
7.1)、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b) 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组织应策划审核方案,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应编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以规定审核的策划、实施、形成记录和报告结果的职责和要求。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见
4.
2.4)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后续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
8.
5.2)。注:作为指南,参见GB/T 19011。
8.
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注: 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建议组织根据每个过程对iso三体系认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考虑监视和测量的类型与程度。
8.
2.4iso三体系认证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对iso三体系认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iso三体系认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
7.1)在iso三体系认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iso三体系认证以交付给顾客的人员(见
4.
2.4)。除非得到有关认证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
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iso三体系认证和交付服务。
8.3 不合格品控制组织应确保不符合iso三体系认证要求的iso三体系认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应编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适用时,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a) 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b) 经有关认证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c) 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d)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iso三体系认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的记录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
4.
2.4)。
8.4 数据分析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数据分析应提供有关以下方面的信息:a) 顾客满意(见
8.
2.1);b) 与iso三体系认证要求的符合性(见
8.
2.4);c) 过程和iso三体系认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见
8.
2.3和
8.
2.4);d) 供方(见
7.4)。
8.5 改进
8.
5.1持续改进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
5.2纠正措施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 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b)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c)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d)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e)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
4.
2.4);f)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8.
5.3预防措施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 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 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d)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
4.
2.4);e) 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