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管理体系标准解读及建设指南,iso22000管理体系标准解读
请问谁那有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啊谢谢啦?
现在单位开始关于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出示了新的建议,单位发改委和单位认监委共同就能源管理体系发出了通知建议能源消耗企业共同推进能源体系,达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
wenku.baidu/view/306015e90975f46527d3e1fe 百度文库里面有啊,不知道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ISO50001要去买的,至于ISO50004使用指南现在还是CD版,未正式发布。建议你等等,GB/T23331正在换版,将换成ISO50001,到时就会有中文版了。
如何解读住建部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
相关政策解读:三级资质和增项资质对人员要求还是和以前一样!二级以上主看业绩,人员考核放松!有企业有误区,以为不做考核就不用人员了,这是理解错误。库里人数总量是一定要有的,应该有的人员还是要有的的,只是对细分的人员工种要求不做考核了。不然企业人员都没有,你的业绩怎么备案,加之单纯就业绩就自动建起来了?只是一则通知,细则还有待大家仔细推敲,既要响应中央的号召,又要符合自己的相关利益,静待后续发文!
GB/T24001-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的具体内容?
wenku.baidu/view/0f3b790216fc700abb68fc0
7 这里就是
我qq是150323756。我是14000审核员
ISO14001条例
ISO 14001 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的代号。 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威胁著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目 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iso三体系认证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4.2环境方针
4.3策划
4.
3.1环境因素
4.
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
3.3目标、指标和方案
4.4实施与运行
4.
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
4.2能力、培训和意识
4.
4.3信息交流
4.
4.4iso三体系认证
4.
4.5iso三体系认证控制
4.
4.6运行控制
4.
4.7应急准备和响应
4.5检查
4.
5.1监测和测量
4.
5.2合规性评价
4.
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
5.4记录控制
4.
5.5内部审核
4.6管理评审 附 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使用指南 附录B(资料性附录)GB/T24001与GB/T19001之间的联系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 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它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进行认证咨询/申报。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它的活动、iso三体系认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它的运行场所及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
2、 引用标准 无引用标准。保留本章是为了使本版中的章节号和前一版(GB/T24001-1996)保持一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审核员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GB/T19000-2000,
3.
9.9]
3.2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
3.8)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
3.16)的环境方针(
3.11),实现对环境绩效(
3.10)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3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
3.15)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iso三体系认证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摘纺自GB/T19000-2000,
3.
7.2。
3.5 环境environment 组织(
3.16)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
3.16)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6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
3.16)的活动、iso三体系认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
3.5)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7 环境影响envio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
3.16)的环境因素(
3.6)给环境(
3.5)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8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 组织(
3.16)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
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3.6)。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
3.19)、过程和资源。
3.9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
3.16)依据其环境方针(
3.11)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3.10 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
3.16)对其环境因素(
3.6)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
3.16)的环境方针(
3.11)、环境目标(
3.9)、环境指标(
3.12)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3.11 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 由较高管理者就组织(
3.16)的环境绩效(
3.10)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
3.9)和环境指标(
3.12)提供了一个框架。
3.12 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target 由环境目标(
3.9)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
3.16)或其局部。
3.13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
3.16)的环境绩效(
3.10)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4 内部审核internal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
3.16)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过程。 注: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
3.15 不符合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 [GB/T19000-2000,
3.
6.2] 注:此术语在GB/T19000-2000中为“不合格(不符合)”。
3.16 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单位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7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
3.15)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18 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
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iso三体系认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iso三体系认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
3.19 程序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iso三体系认证,也可以不形成iso三体系认证。 注2:摘编自GB/T19000-2000中
3.
4.5
3.20 记录record 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iso三体系认证(
3.4)。 注:摘编自GB/T19000-2000中
3.
7.6条改写。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
4.2环境方针 较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 a)适合于组织活动、iso三体系认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iso三体系认证,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策划
4.
3.1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iso三体系认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iso三体系认证和服务等因素; 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iso三体系认证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4.
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iso三体系认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4.
3.3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认证老师、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
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iso三体系认证,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较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向较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4.
4.2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c)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
4.3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和回应。 组织应决定是否应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iso三体系认证。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就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4.
4.4iso三体系认证 环境管理体系iso三体系认证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iso三体系认证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iso三体系认证,包括记录; 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iso三体系认证和记录。
4.
4.5iso三体系认证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iso三体系认证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iso三体系认证,应该按照
4.
5.4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 a)在iso三体系认证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必要时对iso三体系认证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c)确保对iso三体系认证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iso三体系认证的有关版本; e)确保iso三体系认证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部iso三体系认证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g)防止对过期iso三体系认证的非预期使用。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4.
4.6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 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iso三体系认证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对于组织使用的iso三体系认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4.
4.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4.5检查
4.
5.1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iso三体系认证。 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4.
5.2合规性评价
4.
5.
2.1 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
5.
2.2 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和
4.
5.
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 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
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度发生; c)评价采取措施以预防不符合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iso三体系认证进行必要的更改。
4.
5.4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要求的符合,以及所实现的结果。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申报、留存和处置。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4.
5.5内部审核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 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 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 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的审核结果。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6管理评审 较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和修改的需求,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 c)组织的环境绩效; 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f)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关的发展变化; h)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作出的,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SA8000的标准解读?
SA8000认证咨询 要求 1)童工。公司不应使用或者支持使用童工,应与其他人员或利益团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儿童和应受当地义务教育的青少年的教育,不得将其置于不安全或不健康的工作环境或条件下; (2)强迫性劳动。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起始时交纳“SA8000认证咨询 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 (3)健康与安全。公司应具备避免各种工业与特定危害的知识,为员工提供健康 、安全的工作环境,采取足够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中的危害隐患,尽量防止意外或伤害的发生;为所有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干净的浴室、厕所、可饮用的水;洁净安全的宿舍;卫生的食品存储设备等; (4)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 公司应尊重所有员工自由组建和参加工会以及集体谈判的权利; (5)歧视。公司不得因种族、社会等级、国籍、宗教、身体、残疾、性别、性取向、工会会员、政治归属或年龄等而对员工在聘用、报酬、培训机会、升迁、解职或退休等方面有歧视行为;公司不干涉员工行使信仰和风俗的权利和满足涉及种族、社会阶层、国籍、宗教、残疾、性别、性取向、工会会员和政治从属需要的权利;SA8000认证咨询公司不能允许强迫性、虐待性或剥削性的性侵扰行为,包括姿势、语言和身体的接触; (6)惩戒性措施。公司不得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侮辱; (7)工作时间。公司应遵守适用法律及行业标准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标准工作周不得经常超过48小时,同时,员工每7周至少有一周休息时间。所有加班工作应支付额外津贴,任何情况下每员工每周加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且所有加班必须是自愿的; (8)工资报酬。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并且必须足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以及提供一些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并以员工方便的形式如现金和支票支付;对工资的扣除不能是惩罚性的并应保证定期向员工清楚详细地列明工资、待遇构成;应保证不采取纯劳务性质的合约安排或虚的学徒工制度SA8000认证咨询以规避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对员工应尽的义务; (9)管理系统。高层管理阶层应根据本标准制定公开透明、各个层面都能了解并实施的符合社会责任与劳工条件的公司政策,要对此进行定期审核;委派专职的资深管理代表具体负责,同时让非管理阶层自选出代表与其沟通;建立并维持适当的程序
SA8000认证咨询 要求1)童工。公司不应使用或者支持使用童工,应与其他人员或利益团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儿童和应受当地义务教育的青少年的教育,不得将其置于不安全或不健康的工作环境或条件下;(2)强迫性劳动。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起始时交纳“SA8000认证咨询 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 (3)健康与安全。公司应具备避免各种工业与特定危害的知识,为员工提供健康 、安全的工作环境,采取足够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中的危害隐患,尽量防止意外或伤害的发生;为所有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干净的浴室、厕所、可饮用的水;洁净安全的宿舍;卫生的食品存储设备等;(4)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 公司应尊重所有员工自由组建和参加工会以及集体谈判的权利;(5)歧视。公司不得因种族、社会等级、国籍、宗教、身体、残疾、性别、性取向、工会会员、政治归属或年龄等而对员工在聘用、报酬、培训机会、升迁、解职或退休等方面有歧视行为;公司不干涉员工行使信仰和风俗的权利和满足涉及种族、社会阶层、国籍、宗教、残疾、性别、性取向、工会会员和政治从属需要的权利;SA8000认证咨询公司不能允许强迫性、虐待性或剥削性的性侵扰行为,包括姿势、语言和身体的接触;(6)惩戒性措施。公司不得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侮辱;(7)工作时间。公司应遵守适用法律及行业标准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标准工作周不得经常超过48小时,同时,员工每7周至少有一周休息时间。所有加班工作应支付额外津贴,任何情况下每员工每周加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且所有加班必须是自愿的;(8)工资报酬。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并且必须足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以及提供一些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并以员工方便的形式如现金和支票支付;对工资的扣除不能是惩罚性的并应保证定期向员工清楚详细地列明工资、待遇构成;应保证不采取纯劳务性质的合约安排或虚的学徒工制度SA8000认证咨询以规避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对员工应尽的义务;(9)管理系统。高层管理阶层应根据本标准制定公开透明、各个层面都能了解并实施的符合社会责任与劳工条件的公司政策,要对此进行定期审核;委派专职的资深管理代表具体负责,同时让非管理阶层自选出代表与其沟通;建立并维持适当的程序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以长庆油田项目为案例
一、长庆油田建设标准化体系的背景1,现实需要建设标准化体系长庆已跻身于特大级油田行列,业务量逐渐增多,业务界面也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管理幅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制约着长庆油田的建设与发展。同时,直线的职能组织架构更适应于中小企业,对于长庆油田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来说,企业资源与管理权限分割在各个部门,导致业务交叉、工作界面不清现象,从而使横向协调难度增大,影响了组织的效率与效益。而且,随着长庆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重复性的工作越来越多,同类事项的大量存在,造成了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处理好共性与个性,规律性与一般性的关系,探索具有普遍规律的管理方法,是解决大油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再有,长庆油田40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但是由于缺乏系统考虑,存在着界面不清、相互交叉、责权不对等现象,造成基层无所适从,难于贯彻和落实,降低了执行力,同时,过份强调了某一个体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造成了资源配置的失衡,从而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建立标准化体系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标准化是解决企业管理中各种重复事项、同类事项的最佳方法,是解决规律性、共性问题的良器,通过标准化,使大油田管理中的复杂问题得以规范,共性问题得以统一,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运用标准化原理,以建立全面的标准业务流程为手段,可以解决业务交叉、工作界面不清的问题,使